保定某熱電廠1號鍋爐是10.8Mpa 、200t/h鍋爐,1960年2月投產,1962年9月右側水冷壁第35根腐蝕穿孔造成停爐。失效水冷壁管向火側有2mm以上腐蝕坑甚多,最深處造成穿透。腐蝕產物成分為氧化鐵96%~98%,灼燒時增量達5%,鈣鎂含量1%~3%。經杯罐試驗,該種垢常溫下難溶于稀鹽酸,用60℃ 的6%鹽酸溶液浸泡可使其脫落。該鍋爐有啟動的爐水循環泵,是進行循環清洗的有利條件,但是汽鼓中的下降管和水汽混合物引入管均為脹接,業主單位不允許汽鼓接觸鹽酸。為此,使用微酸性的六偏磷酸鈉溶液煮爐,其濃度為2%~2.5%,煮爐后檢查,銹垢未起作用。經過割管檢查腐蝕產物分布規律,其最嚴重部位是水冷壁管標高9~13m處,在15m 以上僅有0.3mm附著物。為此確定酸浸洗高度為18m以上和20m以下,用配酸量控制酸液液位高度。由于該銹垢較難溶解,采取兩次進酸方式清洗。亦即先浸泡3h,把酸液放回溶液箱,補充鹽酸并加熱,再度送回水冷壁,以此起到保持酸液濃度和溫度和促進銹垢脫落的作用,這種做法被稱為“呼吸”法。

實際酸洗用7%鹽酸加0.%烏洛托平,加300mg/L聯氫,加熱到65℃ 以上送入鍋爐水冷壁管。浸泡3h 后,施加溶液箱,重新調整酸度為7%,并加熱到65℃ ,再次送入水冷壁管,仍浸泡3h。如此操作可使除垢率達85%。用氫氧化鈉和磷酸三鈉混合液對鍋爐進行中和鈍化處理,所配的堿液體積,以使鈍化液浸沒的高度≧ 22m。在該1號爐進行酸浸洗延壽處理之后,同時改善了鍋爐水質條件,沒有再發生腐蝕故障。在這之后近10年,與1號爐同型號的2號鍋爐在1972年3月間連續腐蝕穿孔泄漏停爐3次。經分析同樣屬于附著物下的堿腐蝕,其附著物分布為水冷壁管標高5.5~13.5m處,垢的成分中鐵的氧化物達80%,有磷酸鹽垢,但無碳酸鈣成分。溶垢小型試驗表明,5%的鹽酸溶液在60℃ 下可以洗脫,據小型試驗確定的浸泡酸洗條件是進行2次浸泡清洗,通過呼吸作用強化酸洗效果。

根據計算,使酸洗達到標高15m,約需要15m3酸液。考慮到酸液箱死水位下的酸液量以及臨時系統的容積,并保留一定裕度,實際配制30m3酸液。令酸液度為5%,加有0.2%烏洛托平,加熱到60℃ 以上,用0.35MPa、170m3/h的酸液泵輸送酸液。熱酸液經兩條管路分別送入8個下集箱的排污管,在水冷壁管標高14m 處安裝監視管,在標高15m處設酸液溢流管,以監視液位高度。經如此2次注酸浸泡,每次浸泡3h,能使除垢率達90%。
為防止酸霧對汽鼓脹縫產生腐蝕,配制環氧樹脂黏合劑封堵所有的脹縫,又將磷酸三鈉柱塞泵以最大行程開動10min,向汽鼓注入磷酸三鈉溶液,既強化水側脹口(下降管口)的保護,又可中和吸收進入汽鼓的酸霧。酸液實際濃度4.85%,結束酸洗時的殘液濃度1.3%~1.4%。酸液溫度60℃ ,結束酸洗時為30℃ ,總的酸洗時間為11.5h。
排酸之后,用0.3%的磷酸三鈉在70℃ 下對全鍋爐循環鈍化,依靠鍋爐自身的啟動循環泵循環,鈍化時間為8h。連同裝設臨時管路在內,鍋爐酸洗總時間為2晝夜。
這次浸泡酸液用鹽酸5.4t ,折價540元;聯氨30kg,135元;烏洛托平60kg,240元;磷酸三鈉60kg,600元。該鍋爐經酸洗之后,制止了腐蝕的發展,起到了鍋爐延壽和保證發電的良好作用。
- ● 本網站致力于提供正確、完整的技術資料,但不保證信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,且不對因信息的不正確或遺漏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。
- ● 本站所提供的技術文章,僅供參考,如自行使用本站資料發生偏差,本站概不負責,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。
- ● 如需技術支持,請致電我公司技術與銷售咨詢熱線:020-85690958。